当前位置:

【掌上怀化】从“一粒种子”到厚重的“农耕文化” 粤港澳主流媒体怀化行主题采访走进洪江市

来源:掌上怀化 作者:张卓 舒祎 编辑:蒋良梅 2024-09-14 17:18:03

条幅.jpg

9月11日下午,“福地怀化 开放向海”——粤港澳主流媒体怀化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洪江市的湖南省安江农校纪念园和高庙文化研究利用中心,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此工作与生活的事迹,感受“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力量。

走进安江农校纪念园大门,迎面就是袁隆平院士亲笔手书的“饱饭碑”,大红底面上,“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几个大字,话语朴实而又大气,令人不禁回忆起袁隆平院士一生的伟大成就,记者们纷纷驻足拍照。在安江农校纪念园,依旧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间所建的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如袁隆平旧居、办公楼、师生宿舍、校训牌,以及杂交水稻温室、图书馆、鱼塘、试验田、游泳池等,园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

(记者参观安江农校纪念园)

袁隆平与安江的缘分结于1953年。当年他被分配到安江农校任职,古树参天、花草遍地的环境让他迅速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潜心教研,像一粒种子一样扎根在雪峰山下。1961年,袁隆平与“天然杂交稻”第一次相遇,自此,袁隆平开启杂交水稻探索之路,延续了安江的农耕文化。1970年,“野败”的发现为人类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它也是今天全球杂交水稻共同的祖先。在距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这里有一处高出河床十余米的水边台地,这就是高庙遗址。在这里,另一粒“种子”正在悄悄改变历史——考古人员发现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这是高庙遗址中首次发现稻作农业,也是湘西地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高庙远古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生产、生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存。高庙遗址的出土文物为研究长江、沅水流域人类的早期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记者了解高庙文化)

“走进怀化,感受到怀化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有深厚的农耕文化,非常值得我们来采访报道,将‘一粒种子’的故事传播得更远更深。”深圳特区报记者杨浩翰参观结束后告诉记者。

来源:掌上怀化

作者:张卓 舒祎

编辑:蒋良梅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