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扶贫人”

副标题:——记洪江市深渡苗族乡上坪村第一书记张春芳

来源: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付 平 编辑:肖焙丽 2019-12-11 16:52:35

  洪江市新闻网(通讯员 付平)“邹师傅,我把卖天鹅的钱给你送来了,这次有8000多块。”一大早,深渡苗族乡上坪村村民邹树松和老伴正忙着在禾堂坪里喂灰天鹅,一抬眼便看见村第一支部书记张春芳递过来一沓钱,“你数数,看对不?”“对的对的,肯定对的!”邹树松一边招呼老伴进屋搬凳子出来给张书记坐,一边喜滋滋地数着手里的红票子。

  初冬的阳光暖暖地洒在邹树松身上,高兴的劲儿从他满脸沧桑的褶子里溢了出来。邹树松没有想到在遭遇了命运接二连三的重创后,自己还能重燃生活的希望,他心里感激这个从城里来的大妹子真是比闺女还亲。

  急人所急,产业帮扶贫困户养殖灰天鹅

  深渡苗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居多,地处偏僻,除了漫山遍野的竹子,也没有什么特产,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常年外出务工。今年64岁的邹树松前些年也在外面打过工,存了些钱预备着给儿子娶媳妇。哪知天不遂人愿,2016年底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人生跌入谷底,不仅花光了家里的10多万积蓄,还落下了三级肢体残疾,从那以后只能依靠双拐移步。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上半年,老伴在自家堂屋摔伤,医院报销后,自己还支付了1万多元,让这个本来就急转直下的家庭一贫如洗,儿子也只能回家照料,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生活,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邹树松的情况,第一书记张春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两位老人都行动不便,儿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也不能出远门做什么。思来想去,张春芳想到了养殖灰天鹅,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于普通鸡、鸭,关键是不需要什么劳动力。

  2017年底,张春芳上门做邹树松的思想工作,并联系洪江市远望天鹅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免费为其提供了40羽灰天鹅种苗试养。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张春芳特意邀请了天鹅合作社的专家过来逐户手把手地教,答疑解惑。

  5个月后,灰天鹅可以出栏了,每只体重约10斤左右,但是销路在哪里呢?为了帮助村里像邹树松这样的天鹅养殖户解决销售难题,张春芳一边动员单位里的同事在朋友圈发布信息,一边跑黔城、怀化联系开农家乐的同学、老板,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第一批的灰天鹅销售一空,而且建立了长期的供销关系。

  技术靠谱了,销路打开了,看着实实在在能挣钱,邹树松心里乐开了花。2018年分批养殖了灰天鹅90只,2019年又争取到产业扶贫灰天鹅养殖免费天鹅苗160只,年纯收益14500元,并与天鹅公司签订了长期养殖协议。

  组织委派,欣然领命驻村扶贫以村为家

  上坪村地处偏远,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山区。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9户,人口10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19人,117人成功实现脱贫,仅1户2人因重度残疾纳入政府低保兜底尚未脱贫,2016年该村脱贫出列。

  2017年6月,张春芳受组织委派,作为扶贫工作队员加入了深渡乡上坪村的扶贫战队,临行前,父亲张国雄跟她说起了当年的故事。

  早年父亲在深渡龙船塘工作的时候还没有公路,进出全靠两只脚。有一天从他黔城镇步行到深渡乡时,因为没吃早餐,导致低血糖发作晕倒在路边,是当地的村民把他唤醒,给他喂水,还盛来了满满一碗饭。在那片贫瘠的土地,那个吃不饱的饥荒年代,这救命的“一饭之恩”让父亲铭记在心。

  每当说起这件事,父亲都眼含热泪。他对女儿说:“去吧,孩子!少数民族贫困,可他们勤劳,最讲感情,你向组织申请去深渡苗族乡扶贫,要多为村民办实事,带动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几十年过去了,我没完成的事情你可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这是我的梦,也是我对你嘱托!”

  或许因为父亲的影响,张春芳对驻村扶贫任务欣然领命,并这片土地也满怀深情。坊间有云:一入扶贫深似海。驻村扶贫,工作、吃住全在村里。基层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的艰辛,很多男同志都不太习惯,但张春芳却乐在其中。2018年1月担任深渡乡上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后,她更是以村为家,以巩固脱贫成效、乡村振兴和群众脱貧致富为己任,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领村支两委,倡导以粮食种植为本,楠竹低改、养牛、养殖灰天鹅为龙头,带动本地土鸡、家畜等传统养殖产业发展,在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脱贫巩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本人也经层层推选,获评怀化市“2019年最美扶贫人物”。

  百姓爱戴,继续驻村守初心担使命办实事

  下村扶贫之前,张春芳是单位残联的业务骨干,2019年初,考虑到全盘工作的统筹,单位决定将她撤回。听到这个消息,深渡乡上坪村的村民们不乐意了,邹树松跟另外几个贫困户先后找到村里、乡里和残联的领导请愿,说:“张书记人太好了,和我们的亲人一样,不能让张书记回去啊!”残联领导没有想村民会强烈挽留,最后征求了张春芳的意见,继续驻村扶贫。

  舍不下的不仅是村民,还有张春芳自己,她把自己当成了深渡乡上坪村的一分子。走访的时候,她遇见了76岁的杨淑贞,7年前瘫痪在床留下严重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出于职业的习惯,张春芳问她办了残疾证吗?“想办啊,听说办了可以享受国家的政策补贴,就不知道哪里能办,而且我也不能走。”老人家无奈地回答。张春芳仔细在工作日志上记录着杨淑贞的情况,一摸底,发现村里有残疾或长期患病者20人。于是,她主动向残联领导汇报简化残疾证办证程序,在安江人民医院评残医生支持与帮助下,集中进行残疾鉴定,主动上门帮助深渡苗族乡30余名残疾人申办了残疾证。

  有人问:“村里条件那么差,有什么好的,让你连城都不回了!”张春芳总是笑答:“我觉得很好啊!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让我觉得心里踏实,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在村里的日子,她过得格外充实,每天清晨几乎都是被来办事的村民叫醒,每天去走访几户人家,与村民们聊聊家里长短,了解大家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扶贫资料,与村干部讨论发展思路.......工作井然有序。闲暇之余,她还在村部边上辟了一块菜地,一年四季蔬菜瓜果不断,过起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傍晚时分,她便组织附近田垅归来的妇女们在村部跳起了广场舞,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张春芳谨记着父亲的嘱托,在扶贫路上初心不变,担当奉献,成为了老百姓心里最受欢迎的“最美扶贫人”。

来源: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付 平

编辑:肖焙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