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有感于古华《芙蓉镇》里的艰难岁月
感受着《芙蓉镇》的变迁,心被揪得紧紧的,探寻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答案,而且那么沉重,那么刻骨铭心。
读这本书,并不知道这个灾难深重的年代,只因为“芙蓉”给人的感觉就清新美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听着就觉得舒服。没想到一个美好的小镇却经历了十年生死浩劫。当初想让父亲回忆当年的事情,把重要的变迁记下来,打算为将来写点东西积累些素材。父亲许是累了,许是倦了,许是记忆模糊了,并没有满足我的猎奇心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给我了最详实的答案。读罢《芙蓉镇》,我才明白,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父亲不想再提及。
那是怎样是非颠倒的年代啊!“芙蓉姐”胡玉音出落得如花似玉,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赚钱,却被带上了“新富农”的帽子,被整得不成人样。新修的楼房还未住过就被查封没收,老实巴交的丈夫黎桂桂被迫害致死,自己成了年纪轻轻的寡妇,不幸的遭遇且不能得到同情不说,还被接二连三地批斗,过着非人的生活。名曰打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演绎出一桩桩令今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什么忆苦思甜、“四清运动”、五类分子,新名词一个接一个,为人正派的谷燕山、年青有为的黎满庚等与胡玉音有关的人皆受牵联,受审免官。李国香等人煞有介事站在维护阶级的立场,仗着权利,作威作福,捕风捉影,惩戒百姓。老百姓虽满腹冤屈,却不敢伸张,要知道,这个年代,一个唾沫星子就可以淹死人。一个好端端的芙蓉镇从此鸡犬不宁。
“四清”运动结束后,芙蓉镇又从一个“资本主义的黑窝子”变成为一座“社会主义的战斗堡垒”。“兴无灭资”、“农业学大寨”、“保卫‘四清’成果”等白底红字标语整齐划一,街头街尾“万岁”遥相呼应。摊贩改商从农,杜绝小本经营,名曰“治安保卫”,实则提防人民,原来关系融洽的小镇人民不再互相串门,时刻警惕着左邻右舍的风吹草动。大会、中会、小会分阶级成分,雇农、贫农、下中农、中农、富裕中农,越穷地位越高。红卫兵的到来,更是把好端端的人变成了牛鬼蛇神,五类分子变成黑鬼,连李国香也遭了殃。不学无术的王秋赦成为红极一时的芙蓉镇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春风得意到北方取经,回来随即号召全镇人每天读红宝书,传授什么“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还因此被提拔为全县活学活用标兵。
胡玉音与秦书田背着反革命罪名被罚扫芙蓉镇街道数年,由于同病相怜,两人产生了好感,这份感情成为一对可怜人活下去的唯一盼头,却未料李国香、王秋赦沆瀣一气,把一对所谓的“黑夫妻”变成开展运动的活靶子,反革命犯罪典型。秦书田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似乎不把人整死不罢休。
那是什么样的年月?一切真善美和假丑恶、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倒过来,光怪陆离,牛肝猪肺、狼心狗肚一锅煎炒,正义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派性应运而生、风火狂阔。
直到一九七九年,一切的冤案才得以平反。那些仗势歁人的走狗终于大势已去,王秋赦的吊脚楼一时轰塌,他可怜的愿望——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再也不能如愿,只有他发疯的声音凄厉地叫喊,成为一个时代的尾音。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了被称为现代史上“生死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的残酷与荒唐,人的尊严丧失殆尽,人的良心泯灭全无,人与人之间充满是非险恶。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压制人性的运动,容不得有人发财致富,巴不得全民穷酸迂腐,恨不得个人一手遮天。真是愚昧、落后、可笑。我不由想起爷爷曾被人整的情形,那些愚昧的恶势力是怎样的猖獗一时啊!怪不得父亲对邻居总没有什么好感,我想当年他们歁人太甚的情形定让父亲永生难忘。就是改革开放后,那些人嘲笑的目光何曾停止过?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始终想不开的原因,因为那个噩梦的时代是他心底永远的痛,那些苦难的日子刻骨铭心。
虽然一个是非颠倒的时代终究过去了,可留在人们心底的痛岂能说忘就忘?经历了苦难的人们啊,大好的时代终于到来,可你们却心力憔悴了,劫后余生的你们不敢轻易忘记这段苦难的日子,珍惜眼下的每一天,可你们的后代却很少知道你们曾经受过的劫难,有时提起,他们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对幸福的生活毫不在意。莫非事非经过不知难?也许这是新时代更大的不幸啊!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可怜人。
年轻的人啊!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来源:市第六中学
作者:覃秀珍
编辑:肖焙丽